人間通訊社

2025年11月17日 星期一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全球宗教 > 佛光新聞>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與中華文物交流協會簽署協議 兩岸佛教文化藝術交流再添新頁

佛光新聞

字級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與中華文物交流協會簽署協議 兩岸佛教文化藝術交流再添新頁

【人間社 蘇正國、妙功 高雄大樹報導】 2022-11-30
中華文物交流協會與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第三個五年合作框架協議,11月29日下午,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與中華文物交流協會會長李群,在佛陀紀念館禮敬大廳五觀堂,經由網路視訊連線進行簽署儀式,為兩岸佛教文化藝術交流再添新頁。

心保和尚致詞表示,很高興在歲末新春之際,在此舉行「中華文物交流協會與佛光山文教基金會關於文物交流合作的框架協議」簽署儀式,意義相當深遠。

雙方合作始於2011年,簽署第一階段的五年合作協議之後,又於2016年3月,星雲大師捐贈北齊佛首,當時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舉行「星雲大師捐贈北齊佛首造像回歸儀式」後,再度合作,由大師和中華文物交流協會簽署了第二階段的框架協議。

這10年多來,在佛陀紀念館已展出過很多佛教文物大展,譬如:千年重光-山東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展、紫禁佛光-明清宮廷佛教藝術展,一直到妙香秘境-雲南佛教藝術展、龍門佛光-河南佛教藝術展、長路相貫-茶馬古道上的人文歷史,持續互動文化交流,將佛教藝術傳播得更大更遠。

大家都期待,在廿大之後,兩岸要攜手,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融合當代思潮與元素,讓中華文化與世界接軌,更要站在人類文明進步與歷史正確的節點,再現漢唐文化盛世的風華。相信這也是兩岸人民的福報,法水長流,綿延流長。希望疫情過後,兩岸解封,能夠實地進行更深遠的文化交流、更多的佛教藝術文物展出,「祝福今日簽署儀式成功圓滿」。

李群致詞指出,今年是中華文物交流協會與佛光山文教基金會開展密切合作的第十個年頭。「今天,我們簽署第三個『五年合作計畫』。回顧過往,展望未來,我對與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的合作,對海峽兩岸的文化遺產交流都充滿了新的期待。」並深切提出三項未來的執行重點:

一、兩岸文化遺產交流要繼續不停不斷:文化遺產領域,透過展覽、論壇、研習營等各種方式,講述中華歷史文化的故事,守護和弘揚中華文明。在此過程中,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一直是彼此堅定的夥伴。

二、兩岸文化遺產交流要書寫時代篇章:要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融入具有時代特徵的新內容和新思想。要勇於創新,從形式上融入數位化等新技術手段,在內容上加強對中華歷史文化的系統研究,在思想上透過對歷史文化的解讀和闡釋,幫助民眾認識中華民族團結一致的重大意義,汲取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智慧和力量。

三、兩岸文化遺產交流要帶給民眾獲得感:多年來,兩岸以文化遺產交流為紐帶,為華夏兒女帶來了充實的精神收穫。近年來,大陸已向臺灣地區相關機構開放了與大陸合作進行考古調查、勘探、發掘等工作機會,讓文化遺產合作為兩岸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為兩岸關係走向美好未來而努力。

最後,李群以任重而道遠,表示願與佛光山及臺灣同胞攜手同心,共同推進兩岸文化遺產交流合作,凝聚中華民族之同心,弘揚中華文明之信心。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2011年建館以來,前後與大陸中華文物交流協會兩度簽署五年合作框架協議,這兩個階段共同舉辦過「千年重光-山東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展」、「光照大千-絲綢之路的佛教藝術特展」、「七寶瑞光-中國南方佛教藝術展」、「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 明、清代水陸畫展」、「紫禁佛光-明清宮廷佛教藝術展」、「妙香秘境-雲南佛教藝術展」、「龍門佛光-河南佛教藝術展」、「長路相貫—茶馬古道上的人文歷史」等大型展覽。

這些大型展覽都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國際博物館展出,讓世界各地人士都能來此觀賞大陸珍貴的佛教文物及佛教藝術。不止如此,諸如2020年佛陀紀念館與上海博物館舉辦「海上佛影-上海博物館藏佛教藝術展」,亦為一時盛況。這些成果都緣於星雲大師過去和大陸佛教界建立良好的交流基礎,大師一筆字巡迴展從北京國家博物館乃至各省博物院(博物館)展出後,開創無限交流因緣。

這次簽署第三階段合作框架協議,未來兩岸將會有更長遠、具體的大型佛教文物展出,也是兩岸愛好佛教藝術民眾期待的大事。

現場觀禮見證簽署儀式的有佛光山長老慈容法師、佛陀紀念館館長暨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如常法師、佛光山信徒代表趙元修、趙辜懷箴,以及佛陀紀念館副館長依潤法師、永融法師、永均法師、有賢法師等相關人員與會,具有非凡的時代意義。
12345678910第1 / 934頁
追蹤我們